近日,《沉默的榮耀》迎來大結局,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志士英烈慷慨就義的場面震撼人心!

《沉默的榮耀》視頻截圖
這部熱播劇讓福州英雄吳石在多年后重回公眾視野,完成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也讓我們看到,他的心里始終牽掛著家鄉福州,這份牽掛,成了他一生的精神支柱。

1910年,16歲的吳石考入福州開智小學堂(福州第十四中學的前身),歷史課本里關于鴉片戰爭的記載讓他握緊了拳頭。

▲私立開智小學(開智小學堂)舊影 圖源:福州臺江教育
次年,他轉入格致書院(福州格致中學前身),黃花崗起義中閩籍烈士的事跡讓他立下了投筆從戎之志,這兩段校園時光成為吳石此后波瀾壯闊人生的鋪墊。

▲1901年榕城格致書院 圖源:福州格致中學
吳石早年留日期間,將自己在東京的寓所取名為“榕廬”,以表達對故鄉深情的眷念,給友人去信,他都不忘署上“寫于榕廬”四個字。從求學啟蒙到投身革命,福州這座城市的印記貫穿了吳石的青春旅程。

回國后,吳石每當收到家鄉寄來的龍眼膏、“鼎日有”肉松、紅糟、燕皮等土特產都喜上眉梢,逢年過節,他會交代家人不能少了福州甜食,如芋泥、千層糕、年糕等。

《沉默的榮耀》視頻截圖
1948年6月,福州發生特大洪災,吳石廣邀在南京供職的閩籍官員,一起商討救災工作,提出即刻報請“中央政府”撥糧食救濟,自己也當場捐款用于家鄉賑災。
1949年8月17日,福州古城在晨霧中迎來解放,城中百姓走出家門發現,街巷未遭炮火損毀,市井依舊井然,這份“兵不血刃”的安寧背后,有著吳石以生命守護的一份努力,在福州的百余日里,他以阻筑工事、密傳情報、匿存檔案等隱秘行動,為家鄉筑起“無形屏障”。

《沉默的榮耀》視頻截圖
南京解放前夕,吳石以“福州進退便捷”為由,將國民黨“國防部”500箱絕密軍事檔案調運至榕。這批檔案共有755輯、15萬多篇、2億多字,極具價值。
1949年8月赴臺時,吳石僅以百余箱普通檔案充數,將298箱核心檔案藏匿于福建省研究院書庫。他囑托親信參謀王強:“這批檔案是家鄉文脈所系,務必轉交解放軍。”
福州解放后,王強如約獻檔,其中,日本侵華搜集的“末次資料”現藏于廈門大學圖書館,季羨林曾評價“國內僅此一份”。
吳石與福州的故事,并未因1950年他壯烈犧牲而終結,這片土地以故居守護、事跡傳揚、精神傳承的方式,讓英雄的丹心正氣永遠留存。

熱播劇《沉默的榮耀》創作歷時7年,是福建省電視劇創作生產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項目。劇中福州元素也十分濃郁,魚丸、肉燕等福州傳統小吃,以及用于情報聯絡的壽山石等細節,都承載著鮮明的地域印記。

《沉默的榮耀》劇照
今年是吳石犧牲75周年,吳石用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一生,詮釋了何為信仰、何為忠誠。
沉默,是最響亮的宣言;犧牲,鑄就了永恒的榮耀;他的名字,我們永遠銘記!
來源:新聞110微信公眾號
編輯: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