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節。那么,端午節福州有哪些特色習俗呢?
“采蓮鼓咚咚,肚爿替春裝;江中龍舟競,香袋掛衣襟;家家忙裹粽,戶戶喜懸蒲;祛毒雄黃酒,避邪五色符;黃煙才放罷,又貼午時書。”這首福州民謠生動描述了舊時福州人過端午節的場景。
福州民俗專家邱登輝介紹,福州人稱端午節為“五日節”。舊時,福州人過“五日節”,不是只劃龍舟、包粽子,而是要做十件事。
“這十件事分為三件明、三件暗、四件基本看不見。”邱登輝說,“三件明”指的是大家經常看見的劃龍舟、包粽子、插蒲艾;“三件暗”指的是現在不常見的,比如“肚爿替春裝”——把汗衫脫下穿肚兜,“香袋掛衣襟”——在香袋里裝艾草、雄黃等驅逐蛇蟲,“又貼午時書”——貼上內容與端午相關的沒有橫批的對聯;“四件基本看不見”指現在十分少見的,比如為了募集劃龍舟的資金而沿街唱《采蓮鼓》,以及貼五色符、放黃煙、飲雄黃酒。
據《二十四節氣與福州習俗》記載,貼午時書可追溯到唐宋,為全國僅有。“午時書和春聯有點像,都是貼在門楹上的,不過午時書沒有橫批,只有上聯和下聯,且寫的內容是和端午有關的。”邱登輝說,以前在端午節正午,家家戶戶都會貼午時書,為的就是辟邪祈福消災。
午時茶也是老福州端午節時的特別飲品。午時茶以薄荷、魚腥草、廣藿香、桑葉等配制而成,能起到防暑降溫的功效。
此外,還有煮“龍舟飯”、吃“平安飯”。“龍舟飯”指的是在龍舟比賽前后犒勞劃龍舟健兒的米飯,是龍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記載,每年端午“龍舟飯”一開席,就有很多鄉人來盛裝,帶回家后與新米一起煮,全家一起食用,寓意平安好運。因此,“龍舟飯”也叫“平安飯”。
來源:福州晚報
編輯:翁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