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開展直播實戰演練,右一是林忠平。(壽山鄉供圖)
架起手機、對準鏡頭,晉安北峰鄉鎮有一群新農人,在黨建引領和婦聯組織的“姐妹鄉伴·村村都有女主播”計劃推動下,正學習運用短視頻和直播技術為鄉村賦能,走出“數商興農”的共富新路。
晉安區壽山鄉隱野望山民宿內,老板李淑霞一閑下來,就琢磨著下一條微信小視頻的內容。
“我是夢總,80后,在福州開了一家白粿工坊”,以一成不變的文案開頭,配上數年如一日的白粿制作視頻,讓“夢總”林忠平每條視頻一發出便能輕松收獲上千的點擊率。
壽山鄉前洋村“姐妹鄉伴”帶頭人陳晶帶領當地婦女經營“領頭雁·共富工坊”,她們將村播當作致富的“新農具”,嘗試用短視頻創作推廣“愛在壽山”文旅品牌,讓更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今年7月,福州市“姐妹鄉伴·村村都有女主播”培訓在壽山鄉舉辦,吸引近30名學員踴躍參與。她們中,既有守著傳統工藝的手藝人、深耕基層的家鄉守護者,也有筑夢田園的外鄉人。
對從城市來到鄉村的李淑霞而言,村播是打開局面、販賣山居之美的“金鑰匙”。去年11月,李淑霞在壽山鄉嶺頭村開設了“隱野望山”民宿,可俯瞰山谷的露天庭院、陽光大草坪,獨具匠心的設計卻一度困于“流量焦慮”。
“我們在裝修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不輸那些網紅,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一個外來客,一下子很難打開局面。”正當她陷入“流量焦慮”時,壽山鄉向她發來了參加公益村播培訓的邀請函。
“老師手把手教我們運鏡、剪輯,還教我們用AI工具包裝文案,我現在寫文案再也不用愁了!”李淑霞興奮地說。
從“直播小白”成功進階后,她的民宿如今每月滿員20多天,在社交平臺上也積累了一批忠實粉絲。眼下,李淑霞正信心滿滿地打算向年輕人聚集的小紅書進軍。
對于堅守傳統白粿店20多年的“夢總”林忠平夫婦,村播是讓老手藝煥新、找到市場新路的“小喇叭”。
在許多手藝人嫌苦嫌累而轉向機器生產時,林忠平夫婦依然堅持古法手作,且堅持使用優質粳米。如今他的糕粿店年銷售各類糕粿產品約5萬公斤,并成功打入了永輝、烏狀元、萬嘉超市等商超和生鮮電商,穩定供應給當地的農家樂。
雖有穩定銷路,但林忠平始終懷有危機感,其早早擁抱了短視頻。通過培訓,他的創作思路更加系統清晰。“傳統白粿制作費時費力,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其制作過程,守住這份福州味道。”如今,他的視頻點擊量輕松上千,最火的一條更是超過10萬次。
村播于“夢總”夫婦而言,是傳統技藝的展示窗,使沉甸甸的傳統在流量時代飄香更遠。
而當村播的技能與理念被基層帶頭人掌握,它便匯聚成了推動集體共富的“強大引擎”。前洋村黨支部副書記兼婦聯主席陳晶,正是這樣的“領頭雁”。
在壽山鄉嶺頭大院長者食堂,陳晶正帶領當地婦女將農戶家的筍干、桂花蜜等山貨搬上電商平臺,并通過短視頻拍攝向網友推介“愛在壽山”系列文旅資源。“今年的線下銷量不太好,我們計劃開拓網上銷路。”陳晶說。
身為村婦聯主席,陳晶長期致力于提升婦女職業技能,直播是她探索的又一新賽道,“我們還在起步階段,部分農戶開始嘗試在抖音上用福州話直播,希望帶動更多農戶在家門口就業。”
新農人拿起“新農具”,政府也在積極助力。壽山鄉婦聯主席尤雅蓉介紹,在免費公益培訓外,未來將依托嶺頭大院建設村播基地,同時在長者食堂打造線下展銷平臺,讓更多好味道、好風景走出深山。
從個體的破局,到技藝的傳承,再到群體的共富,北峰的“民星”們,正用一方小小的手機屏幕,照亮一條條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鄉村振興之路。
來源:福州新聞網
編輯: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