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兩岸融合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在閩清縣三溪鄉正式簽約。此次交易的一大亮點是以生態產品的兩岸融合開發為核心,開創性地將閩臺鄉建鄉創元素深度融入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鏈條,成為全國首單兩岸融合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的成功范例。
水土保持生態產品,是通過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實現生態系統質量提升后所提供的優質生態產品或服務“增量”。此次交易的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位于三溪鄉溪源溪小流域。2013年以來,閩清縣在該流域實施了坡面水系治理、礦山跡地修復、水源涵養林、河道生態水系治理等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率從2012年的85.75%提升至2023年的90.49%,流域林草覆蓋率顯著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持續增強,生態環境的底色愈發鮮明。
簽約儀式上發布了《閩清縣三溪鄉溪源溪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報告》。該項目委托福州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開展監測、核算工作,采用遙感驅動山地當量因子法(RS-MEF)實施評估。此次交易金額為161.6萬元,溪源村村民委員會作為出讓方,與閩清溪源里旅游有限公司簽訂協議。這筆交易資金將專項用于水土保持功能的鞏固提升以及村民創收,受益村民2600余人,并帶動130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此次簽約后,通過臺灣專業團隊深度參與溪源里生態旅游的規劃設計與運營管理,將閩臺文化元素與流域內優質的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巧妙融合,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精品農業、康養民宿等綠色產業,精心打造集休閑娛樂、研學體驗、田園觀光、森林康養于一體的溪源里生態文旅綜合體。這一開創性舉措不僅豐富了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形式,更成功探索出一條獨具閩臺特色的鄉村融合振興新路徑,為兩岸共建生態宜居鄉村以及高效轉化生態產品價值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
此次交易還實現水土保持生態產品綠色金融的創新突破。閩清溪源里旅游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銀行閩清支行簽署了綠色金融框架協議,獲得3000萬元綠色意向授信,實現“生態資源資產化——金融資本精準導入——產業增值反哺生態”的可持續循環。
下一步,閩清縣將持續深化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不斷培育更多更優質的水土保持生態產品,積極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拓展綠色金融應用場景,為“兩山”轉化提供更多獨具特色的“閩清方案”。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