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閩都文韻長 有福之州旅潮涌
福州市深度推動文旅融合 賦能高質量發展
從三坊七巷的“三條簪”非遺體驗到船政文化城的沉浸式演出,從古厝新生的文藝空間到博物館的數字漫游之旅……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是“十四五”期間福州文化和旅游發展的一條主線。福州始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將文化旅游業打造為支柱產業,建設文化強市與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2024年,福州累計接待旅游人數1.28億人次,同比增長13.6%。如今,在這片有福之地,游客不僅欣賞自然風光,更在旅途中感知文化、融入民俗,真切感受這座千年名城在新時代煥發的蓬勃生機。

三坊七巷內的沉浸式表演吸引許多游客駐足觀看。記者 林雙偉 攝
以文塑旅 旅途煥彩
金秋十月,第五屆煙臺山文化藝術季將整個煙臺山街區打造成開放式美術館,戶外裝置藝術與百年老建筑相得益彰。“藝術已經完全融入了街區的肌理!”來自上海的攝影師張先生一邊捕捉光影,一邊贊嘆道。國慶中秋假期里,煙臺山客流量達92.2萬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0萬人次,成為展現福州文藝氣質的重要窗口。
“十四五”以來,福州通過場景、文化與體驗的緊密結合,讓旅游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從節慶旅游到非遺手作體驗,再到“為展赴城”(指因特定展覽活動而專程前往某城市)的新風尚,富含文化底蘊的旅游新業態持續“出圈”,精準契合游客需求。
傳統非遺的創新演繹,更讓旅途有了深層文化共鳴。在福州評話伬藝傳習所劇場,互動式閩劇《三山舊夢》讓年輕游客曾凡眼前一亮:“沒想到閩劇能這么時尚!”該劇音樂總監陳強帶領團隊保留《茉莉花》《嘆四季》等傳統曲牌原有韻律,融入現代編曲手法,讓老戲迷能品出傳統韻味、新觀眾也覺悅耳動人。

煙臺山景區。記者 林雙偉 攝
以旅彰文 文化可感
10月1日清晨,五一廣場上人群聚集,來自各地的游客在此參加升旗儀式。“站在這里,愛國情懷油然而生。”大學生小林動情地說。如今,福州通過旅游載體,讓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更加生動可感。
隨著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相關紀念地吸引了眾多民眾。福州三山人文紀念園內,吳石、何遂塑像前的鮮花寄托著敬意。福州市革命英烈紀念園里,《統一之愿》群雕下,不少家長帶孩子緬懷先烈,參觀者李先生說:“想讓孩子知道幸福生活的來路。”此外,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等紅色場館通過特色活動,讓紅色精神煥發時代光彩。
福州的傳統文化也在旅途中煥新。去三坊七巷賞閩劇,游上下杭聽伬唱,到梁厝體驗軟木畫手作……“古厝游”“博物館游”等持續升溫,眾多文化項目走進景區、街區,融入現代生活。2024年,三坊七巷、上下杭、煙臺山等3個街區接待游客超5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6.7%。
旅游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遞文化價值,提升文化吸引力與影響力。高質量的文旅供給,切實回應著“以文化人、以旅惠民”的時代要求。
文旅融合 新潮澎湃
南公河口街區古厝變身非遺體驗空間,“閩江之戀”游船載著游客夜游,連江懸崖咖啡館成為山海間的詩意地標……這些鮮活場景,正是福州文旅融合熱潮的生動縮影。
節日里的福州,文旅熱度更盛。國慶中秋假期,三坊七巷的人潮中,身著古典服飾、頭戴“三條簪”的游客成了流動風景。“化妝師邊做造型邊講‘三條簪’的由來,我也融入了城市的歷史里。”來自廣東的“90后”游客劉舒舒說。數據印證這份火爆:國慶中秋假期前七天,三坊七巷客流量達126.48萬人次,同比增長11.28%。
這份熱度背后,是福州對文旅消費升級的精準回應。“十四五”以來,大眾旅游時代來臨,福州順應趨勢,提升文旅供給質量,為旅游消費營造良好氛圍。2025年,舉辦新春文旅月等活動超千場,國慶假期專項籌集超1000萬元惠民促消費資金,覆蓋景區門票、酒店住宿、旅游線路等多個領域,有效激發文旅市場活力。
文旅融合的效應,更在“文旅+”的多元可能中釋放。“文旅+影視”讓福州添了“文藝范”,《獵罪圖鑒2》拍攝地引全網打卡;“文旅+演藝”火力全開,羅大佑、華晨宇等歌手輪番開唱,引眾多歌迷來榕;“文旅+鄉村”熱度攀升,2024年鄉村旅游接待超2300萬人次等。
當下,福州“文化+旅游”正以“1+1>2”的協同效應,讓文化更可感可知,讓旅游有深層魅力,讓美好生活在山海與人文的交融中愈發絢爛。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