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持續深化醫改、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群眾有“醫”靠 幸福更牢靠
醫療衛生,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一頭連著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既是民生問題,更是發展問題。
“十四五”以來,福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邁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就醫安全感、改革獲得感、健康幸福感,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健康福州。

孟超肝膽醫院金山院區內,市民與導診數字人對話。記者 石美祥 攝
深化醫改破壁壘
就近診療更便捷
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看上病、看好病、易看病,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
晉安區壽山鄉前洋村的岳女士對此感觸頗深。備受腰痛伴下肢麻木困擾的她,原本做好奔赴市區大醫院的準備,沒想到在壽山鄉中心衛生院就解決了難題。衛生院對她的腰椎拍片后,通過遠程影像系統發送至晉安區總醫院,她迅速獲得診斷并得到對癥治療,以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康復出院。
中心衛生院之變,折射出福州集團化辦醫改革的堅定步伐。“十四五”期間,福州整合優化8家市屬公立醫院,組建市第一總醫院、市第二總醫院,實行運行管理、學科建設、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九統一”運行機制。同時,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基礎上,13家縣級總醫院提檔升級,整合縣域內資源,落實縣鄉村一體化管理和服務。
福州敢創新、敢改革、敢啃硬骨頭,探索出一批具有辨識度的醫改成果,為全省醫改貢獻了“福州智慧”——
在強化“三醫”(醫療、醫保、醫藥)協同治理方面,積極落實各級各類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自主開展市級普通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實施縣域醫共體醫保打包。去年全市公立醫院門急診和住院次均醫藥費用與“十三五”末相比穩中有降,群眾就醫負擔得到緩解;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達到37.9%,較“十三五”末提高10.1個百分點,公立醫院運行總體平穩,社會效益有效提升。
在強化分級診療建設方面,福州積極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資源下沉、夯實基層網底,并與醫保支付等政策相銜接。去年,市縣公立醫療機構上轉、下轉住院量分別為2.2萬人次、2.7萬人次,縣域內住院量占比、基層診療量占比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1.6個百分點、4.3個百分點。
在落實政府辦醫責任方面,將深化醫改工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十四五”以來,市縣兩級衛生健康財政投入超400億元,財政投入水平居全省前列,有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升級服務優體驗
看病就醫更可感
深化醫改,不僅在于體系構建的“宏大敘事”,還在于就醫體驗的“微觀感受”。如何讓醫療服務從有到優?福州的答案是:以問題為導向,以推進增值化改革為載體,把持續優化就醫體驗作為改革的硬招實招,逐步消弭醫療環境、服務品質和群眾微觀感受之間的“溫差”。
“從掛號到復診,一個號就能搞定!”在福州市第二總醫院門診大廳,帶著父親復診的林女士點贊道。去年起,福州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門診推行“一次掛號管一個就醫流程”就診便民措施,惠及患者超46.8萬人次,節約掛號診查費超1476萬元。
“十四五”以來,福州聚焦群眾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
“免陪照護”解憂患。市屬公立醫院全面開設“免陪照護”病房,并已擴展到9家縣區級醫院,覆蓋57個病區,開放床位超2200張,累計服務超7.8萬人次,初步構建起覆蓋廣、效率高的住院照護服務體系,減輕患者家屬的陪護負擔。
慢病管理“一站式”。在全省率先開展慢性病一體化門診建設,優化基層機構功能布局,建立慢病分級分類分標全周期閉環管理模式,推動醫防深度融合,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提供便捷規范的“一站式”服務。
家庭醫生“積分制”。持續促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居民通過手機端即可自主簽約。目前,全市共有2272個家庭醫生團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臺共上線2853名市縣公立醫院及三級民營醫院臨床專科中級職稱以上醫師(健康顧問)。
數字賦能,醫療服務提質增效。“十四五”期間,福州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成,實現區域醫療數據跨院跨區域共享應用,實現福州二級及以上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及區域醫學影像數據共享調閱;打造統一的移動醫療便民服務平臺,讓群眾獲得“一站式”就醫服務;探索推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部署區域級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多家醫療機構已上線“人工智能+醫療”場景應用。
聚焦“一老一小”
健康保障更有力
“一老一小”,是家事也是國事,攸關百姓切身福祉。“十四五”以來,福州在“一老一小”健康服務上取得扎實進展。
“醫護人員的到來,點亮了我們的生活。”作為福州首批居家安寧療護試點單位,臺江區上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前往高奶奶家中,給老人輸液補充營養,給予導尿處理,指導家屬更好照顧老人。團隊的暖心舉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獲得家屬點贊。
福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市醫學會安寧療護分會,率先制定出臺安寧療護試點機構建設標準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規范等,推進安寧療護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家醫療機構設立了安寧療護床位,居家安寧療護機構達40家,累計為超過3000名安寧療護住院患者提供服務。
福州還深化醫養結合服務,在全省首創醫養結合醫療聯合體模式,37家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全部納入醫聯體;積極創建老年友好醫療環境,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10家,升級打造老年友善病區117個,建設數量全省最多。
3歲以下嬰幼兒是社會上“最柔軟的群體”,如何做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福州探索多元辦托模式,將托育服務納入《福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2025年年末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5個,這一任務目標提早順利完成。
健康是人的永恒追求。“十四五”以來,堅實的“醫”靠正轉化為榕城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有福之州增添了更加厚重的健康底色。面向未來,福州將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持續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筑牢健康基石。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翁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