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立了中國破浪前行的新航標,在我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新藍圖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奮進。大家紛紛表示,要堅定不移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正確方向奮楫篤行,圍繞“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奮勇爭先,推動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在福州落地見效。
推進改革開放與創新驅動
釋放發展活力
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主要領導表示,福州自貿片區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聚焦服務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開展首創性、集成性創新,不斷提升福州制度型開放水平;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將制度創新與產業升級更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做強做優物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儲能等重點產業,積極助力我市六大千億產業集群和16條重點產業鏈發展壯大;聚焦主動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實自貿、強自貿、活自貿、新自貿”奮勇爭先行動,打響“做外貿、找自貿”品牌。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备V莞咝聟^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重要原則、主要目標、戰略任務和根本保證,聚焦高新區發展定位和職責使命,不斷提高“十五五”規劃編制水平;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加強營商環境、創新平臺和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全省、全市發揮更大創新策源和示范帶動作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強化奮勇爭先意識,落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聚力產業升級與企業服務
夯實發展根基
“全會關于‘聚焦實體經濟、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的重要部署,讓我對自身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服務企業、助力產業發展,正是我們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關鍵著力點?!备V萁鹕焦I園區企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工作中要始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無論是創新支持還是日常服務,都堅持主動傾聽、務實回應,切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讓企業感受到服務的溫度與效率。圍繞全會“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要求,中心正積極搭建對接平臺,助力企業鏈接要素資源、破解發展瓶頸。下一步,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服務成效,為福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閩侯青口汽車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東南汽車城作為省市重點打造的汽車生產基地,將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決策部署,發揮“兩車”龍頭帶動作用,根據“汽車產業鏈圖譜”按圖索驥,重點招引燃油車發動機、電車“三電”及光電技術等高附加值核心配套企業,補齊產業鏈關鍵環節短板,推動東南(奇瑞)、福建奔馳近地配套率提升。同時,拓展下游場景生態,重點引進汽車越野運營、專業汽車賽事運營等領域頭部企業,打造汽車特色產業生態,培育區域汽車產業新增長極。
深耕鄉村振興與民生服務
繪就幸福畫卷
馬尾區農業農村局黨員干部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三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他們將以全會精神為指引,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系統謀劃未來五年的工作。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將大力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穩定糧食生產,推進“一村一品”,發展科技、綠色、智慧、品牌農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拓展“標準園區+鄉村振興”“種業經濟+鄉村振興”模式,以項目為引領,完善設施、盤活資源、強化科技賦能,積極探索“農業+”多元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夯實水利基礎,提升河湖治理水平,扎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永泰青云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會為縣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永泰將立足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緊扣“永泰自然來”品牌定位,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轉化為旅游發展實效。聚焦項目提質、業態創新、品牌塑強三大任務,推進云頂、赤壁、天門山等景區索道建設,攻堅葛嶺國家旅游度假區創建,打造國家A級旅游景區集群,深化“康養旅居+多元業態”融合,拓展低空文旅、數字文旅、水上運動等新場景。同時,強化“森”呼吸、“泉”身心、“慢”生活、“養”健康等文旅項目推廣與區域協同發展,推動縣域文旅從“特色突破”向“全域協同”躍升。
“全會強調‘堅持人民至上’,明確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這為基層社區工作錨定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閩清縣梅城社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社區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陣地。社區將始終以黨建為引領,深化“鄰里議事”等協商機制,引導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把“社區事”變成“大家事”,凝聚共建共治合力。同時,社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源頭化解矛盾糾紛,扎實落實民生服務舉措,以全員實干把全會部署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讓全會精神真正融入街巷肌理、扎根百姓心中。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