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全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等工作現場會在福州召開。現場會采取現場考察、專家講座、企業交流等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聚焦縣域重點產業鏈、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發展等工作,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參會代表們走進福州,看到的不僅是紙面上的文字與數據,更是一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的產業發展現場。在這里,人工智能的發展浪潮與低空經濟的飛行軌跡,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織出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
AI賦能:從“福州制造”到“福州智造”的蝶變
“這是全球領先、國內首套腦機情緒評估模型。”在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工作人員介紹的一款腦機療愈解決方案吸引了不少參會代表的目光。
這項創新技術背后,是星網銳捷以全球領先的多模態心腦信號融合與混合深度學習架構的突破。針對越來越多的心理亞健康與情緒療愈需求,星網銳捷自研出國內首套基于心理學標準情緒分類定義進行情緒評估的算法,并推出完整腦機療愈解決方案,以AI(人工智能)開辟了調節身心、改善情緒的新路徑。
近年來,星網銳捷積極抓住新工業革命浪潮,發力全場景AI,構建信創產業、元宇宙、視聯網、智慧空間、智能制造等AI應用方案,業務覆蓋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
AI技術飛速迭代,也讓“具身智能”(有物理載體的智能體)從學術概念走向現實應用。福建漢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強介紹,自2019年成立以來,從室外清掃機器人到室內服務機器人,漢特云已完成“笨”系列產品布局,并首創“機器人空間站”作為群智協同運營中樞。同時,企業率先提出并完成“云-邊-端”一體化解決方案建設,向“萬物超維互聯”及“虛實實時交互”又邁進一步。
在陳文強看來,智能機器人產業鏈非常龐大,涉及軟件、硬件、平臺、測試認證、運營服務等,漢特云將基于“省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平臺,聯合上下游各方協同合作,共同助力福建省將具身智能產業做強做大。
政策東風正勁。當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宋平詳細解讀《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宋平表示,面對人工智能發展新形勢,國家出臺“人工智能+”頂層文件,提出培育產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新模式、布局智能原生新業態、系統構建三大產業智能化轉型路徑,釋放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信號,堅定市場決心。
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關鍵在落實。福州強化人工智能驅動,全市匯聚143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初步形成“一核多區”產業格局,福州新區聚焦“AI+健康醫療/工業互聯網”,鼓樓人工智能應用軟件產業集群入選福建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福州已培育東龍針紡、銳捷網絡、中鋁瑞閩等3家卓越級(國家)、13家先進級(省級)智能工廠,打造福米面板模組監測等46個省級典型應用場景、星云車船電池健康AI模型等14個重點行業垂直模型,數量居全省首位。
低空經濟:從“蓄勢待發”到“加速騰飛”的速度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將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廈門大學副校長尤延鋮在專家講座上擲地有聲的話語,讓與會代表們對這片藍色天空充滿了期待。
尤延鋮進一步闡述,低空經濟是以有人或無人飛行器為牽引,輻射帶動航空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保障、衍生綜合服務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通過技術革新解決現有的交通和物流問題,同時為城市化和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全國各地紛紛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福州如何讓低空經濟“飛”得更好?
與會代表走進福州無人機(系統)孵化器尋找答案。這里已入駐國福睿旺、空間矩陣、靈信科技等10多家無人機企業,“上午設計圖紙,下午樓頂試飛”成為現實,極大縮短了創新周期。
據介紹,福州無人機(系統)孵化器集創新、研發、設計、制造、應用于一體,將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普展廳和共享平臺聚合在一棟樓內,配套創業指導、市場營銷、基金風投、知識產權等六大共享空間,并與保利通信產業園、閩都實驗室無人智能研究院共同形成全省領先的無人智能產業園。
福州冶城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麗敏則介紹了以“福”命名的“福智巡”平臺,向參會代表展示了“福州方案”和“福州智慧”。
作為全國首個實現“城市全域覆蓋、分鐘級智能響應”的低空無人機政務綜合應用服務平臺,“福智巡”平臺將以180套無人機起降場構建起多級低空感知網絡,通過全天候巡航和“發現——處置——復核”的閉合管理,助力城市治理效能提升。截至目前,“福智巡”平臺已構建起涵蓋應急、交通、海事、城管等超60個應用場景的智能政務服務體系。
千米之下,機遇無限。福州的“先飛”姿態體現在一系列開創性探索中: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地方政府協助部隊承擔低空空域資源釋放和低空飛行計劃審批,率先探索低空空域精細化管理和靈活轉化,率先完成全市范圍內低空空域網格化劃分,率先探索“央地合資運營+政策性資金支持+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一系列創新實踐推動福州的低空經濟從“蓄勢待發”邁向“加速騰飛”。
系統布局:從“點上突破”到“面上開花”的生態
會場內外,從專家解讀到企業實踐,從政策布局到區域競爭,一幅波瀾壯闊的產業升級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福州統籌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園區標準化、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專精特新、低空經濟等重點工作,激活新質生產力,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推動產業鏈創新升級,是激活縣域經濟的關鍵一招。全市各縣(市)區共舉辦20場“四鏈”融合對接活動,超2600家企業參與活動,簽約供需對接、產學研合作、招商引資等各類項目超200個,簽約金額超500億元。
深化園區標準化建設,為產業集聚提供了優質平臺。以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功能集成三大行動為核心,建立并實施“三清單”(任務清單、目標清單、項目清單)管理機制,青口汽車工業園區、福州元洪投資區、福州臺商投資區3家園區獲評“福建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25-2027年)”。
加快實施數字化轉型,是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作為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福州堅持問題導向、應用牽引、重點突破,充分挖掘和釋放數字化轉型對新型工業化的賦能作用。截至目前,福州已完成583家試點企業數字化改造項目簽約,已超額完成簽約任務。
這是一場向往高質量發展的現場會,福州不僅展現了“向新”的勇氣、“向智”的追求,更彰顯了“向未來”的遠見,奏響了一曲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壯麗樂章。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