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 攜手逐夢
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邁出新步伐
歷史總是在接續奮斗中書寫新篇。
即將收官的“十四五”,福州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路,在風起潮涌中越走越寬。
“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5年來,福州持續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先行城市,打造臺胞臺企臺青登陸第一幸福家園,助力福建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多成果。

馬祖鄉親展示“福馬同城通”卡。記者 林雙偉 攝
經貿合作持續升級
金秋十月,走進福清海口鎮的三華農業園,一派果香撲鼻的豐收景象映入眼簾,臺農廖健強穿梭在400畝芭樂園中,指導工人采摘、打包。這些由他從臺灣引入的水晶芭樂和珍珠芭樂,如今已成為當地市場炙手可熱的拳頭產品。
“大陸有廣袤的土地資源和快速發展的農業科技,我們帶來臺灣的育種技術和管理經驗,優勢互補,才能種出這么好的果實。”廖健強的話道出了不少來榕臺商的心聲:在福州創業,不僅有空間,更有前景。
在永泰葛嶺鎮,另一片臺青創業的熱土也正煥發活力。由“80后”臺灣青年楊棋崴投資的梅百華文化創意園,不僅延長了永泰青梅產業鏈,還為當地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業4年,這位臺青已扎根永泰,成為連接榕臺文創資源的橋梁。
從臺青創業到臺企做大做強,從“小三通”到“新四通”,福州以通促融之路的步伐不斷加快。
一批批臺資項目落地生根。兩岸科創社區一期、兩岸生物醫療融合發展中心、黃岐鎮古石村文旅一期等50余個臺資項目順利落地;福順半導體、優你康光學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截至目前,福州累計批準臺資項目5285項,在榕臺資企業超過5000家。
一項項基礎設施聯通提速。開通第二條榕臺海運專線,復航福馬“小三通”航線、“黃馬”對臺小額貿易航線,增開“兩馬”海上貨運直航航線,黃岐港區口岸擴大開放通過國家級驗收,福州與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持續推進。
一個個平臺機制不斷完善。成功舉辦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榕臺產業鏈供應鏈圓桌會等經貿交流活動,逐步建立并完善與臺灣主要工商團體對接機制,正式揭牌全國臺企聯產業工作委員會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進辦公室。
社會領域深入融合
上個周末,馬祖鄉親曹常斌乘坐25分鐘的黃馬“小三通”客運航線到福州黃岐,到市區后刷“福馬同城通”卡,搭地鐵陪在榕就讀小學的孫女上興趣班。
“我早年在馬祖澳養鮑魚,后來到連江做生意,現在福州也有房子,福州市敬老卡和‘福馬同城通’卡都有。”他笑著說。
曹常斌的周末日常,正是福州加快建設福馬“同城生活圈”的生動縮影。2024年5月、2025年5月,福州市先后兩次出臺福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試政策。這些政策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為了增進臺胞的民生福祉,讓在榕臺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
民生服務方面,為在榕臺胞提供各種同城便利。比如,可以參與福州市民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納入福州住房保障體系,享受同等購房、租房政策;在福州市公證機構開設“綠色通道”;擴大“福馬同城通”卡在住房、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的使用范圍,提高優惠力度。
福馬“同城生活圈”示范效應持續擴大,吸引越來越多臺胞落地福州、扎根福州,融入“第一家園”。
讓臺胞愿意來,福州啟動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每年發布超1000個面向臺青的優質就業崗位,吸引來榕實習就業創業臺青超1200人。
讓臺胞留得住,福州率先將在榕就業創業臺胞納入住房保障體系,一次性向臺胞提供保障性住房1050套。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18戶668名臺胞入住臺胞公租房。
讓臺胞融得進,臺胞可同等參與“五險一金”,在養老、醫保等方面享受與本地居民同樣的保障。目前,全市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臺胞有1488人。
“從臺胞享受購房、醫保、子女入學等同等待遇,到許可臺企同等參與新基建,支持臺企開拓內需市場,各種惠臺政策措施愈加具體、暖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福建已成為臺胞臺企‘登陸’的首選地。”福州市臺協會會長蔣佩琪說。
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連日來,在福州吳石故居前,吳石將軍雕像下擺著多盒鳳梨酥,絡繹不絕的臺胞前來祭奠這位傳奇人物。
“今天特地來向吳將軍致意,感佩他和所有先烈的愛國情操與精神。”10月22日,臺胞康永明在參觀后動情地說。他的這份敬意,也寄托著無數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情感共鳴。
情感,是連接彼此最柔軟也最有力的紐帶。從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兩馬”同春鬧元宵,到閩王、陳靖姑、張圣君等民間信俗雙向交流,越來越多榕臺民間組織、宗親團體常態化往來。
文化交流平臺建設同步提速。海峽奧體中心、永泰御溫泉文旅小鎮先后獲批省級對臺交流基地,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依托“閩臺會客廳”推出《我家的兩岸故事》系列紀錄片,用數字科技和影像敘事讓兩岸親情跨越時空、共鳴心靈。
廣袤鄉村同樣成為情感融合的熱土。一支支臺灣建筑師團隊深入福州村落,因地制宜推進適老化、宜居化改造,在122個村莊開展“陪護式服務”,累計引入71支團隊200余人,打造10個省級閩臺鄉建鄉創樣板,讓傳統村落既留得住鄉愁,也住得下幸福。
融合的希望在青年,動力也在青年。福州持續擦亮“海峽青年薈”這塊金字招牌,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今年8月成功舉辦,吸引1300多名臺灣青年跨越海峽,在20多項文化、體育、創業交流活動中共敘情誼、共謀發展。
一個“情”字,串起兩岸萬家燈火,也照亮融合發展之路。福州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兩岸同胞走得更近、情更深、心更親。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