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十月,錦繡如詩,鷺島大地處處熱潮涌動,活力迸發。一年前的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到福建、廈門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再次為我們指引航向、擘畫藍圖。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10月16日上午,習近平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參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果展。(圖片來源:新華社)
廈門是習近平同志來福建工作的第一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廈門工作提供科學指引、給予巨大支持。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強調:“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繼續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征程新福建建設和廈門特區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極大激發了全市干部群眾奮進新征程的信心決心。
一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記殷殷囑托,銳意奮進,充分發揮廈門經濟特區改革開放“試驗田”“排頭兵”“重要窗口”作用,努力譜寫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篇章,奮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廈門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一年來,廈門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開展“奮力拼搏、奮勇爭先”專項行動,加快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調結構轉動能加快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202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589.01億元,比上年增長5.5%。2025年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26.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
向“新”而行
澎湃高質量發展強動能

作為全國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廈門片區),廈門立足新發展階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1—8月,廈門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四成,增長18.7%,增幅明顯高于規模以上工業。
今年上半年,廈門電子信息、機械裝備、新能源產值分別同比增長11.2%、11.3%、28.8%。

今年,廈門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創新突破,HPV16型的專利“截短的人乳頭瘤病毒16型L1蛋白”斬獲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金獎;馨可寧?9(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瑞坦寧?(注射用磷羅拉匹坦帕洛諾司瓊)、益佩生?(怡培生長激素注射液)三款重磅創新產品接連獲批上市。

截至目前,廈門科學城Ⅰ號至Ⅲ號孵化器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區近30家國家大學科技園建立合作,累計入駐項目超過160個,銀城智谷等核心園區累計注冊入駐企業和機構超過2500家。
嘉庚創新實驗室累計轉化各類成果283項、孵化創辦科技型企業31家,吸引外部投資近7億元。翔安創新實驗室鼻咽癌早期診斷試劑盒成果獲評“2024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數據顯示,廈門平板顯示產業綜合實力居全國第六位,集成電路產業綜合競爭力居全球百強城市第51位;廈門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9.47件。
廈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735家、居全省首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3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家。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中,廈門躍升至第72位。廈門有90多項技術或產品處于全國、全球領先水平。

2024年,廈門新建企業研發創新中心126家,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家,1家企業入選全球獨角獸榜,新增國際化人才3566人,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創歷史之最,蟬聯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在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廈門位列第10。

廈門已出臺《關于深化拓展科技創新引領工程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12條重磅舉措深化拓展科技創新引領工程,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勇立潮頭
深耕改革開放“試驗田”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廈門以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讓“大廈之門”越開越大。

2024年10月1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他指出“今天,抓改革開放,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比過去要求更高了”,要求福建和廈門“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深耕細作”。
一年來,廈門自貿片區按照“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的要求,梳理出78項工作任務,以“兩化三單”工作法推進實施,目前落實率超90%。

廈門自貿片區繼續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持續推進鋰電池運輸系統集成創新,建成全國首個海上運輸“單一窗口”;實現海滄港綜保區、象嶼綜保區發展績效排名的新提升;獲批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免征合同印花稅政策;推出了閩粵港澳“跨境一鎖”、船舶登臨智慧檢疫等創新模式;積極推動擴大大嶝市場臺灣商品銷售品類,拓展了“兩岸通保”等金融便捷服務,有效解決臺灣地區船員就業難題。

截至目前,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清單改革任務在廈門高質量落地實施,形成62項全國首創改革成果,29項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探索形成了223項制度成果,為國家層面上改革提供可借鑒的重要經驗。

今年上半年,廈門實現進出口4572.2億元,增長0.5%,出口表現亮眼,累計出口2527.1億元,增長7.9%。
上半年,廈門對17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實現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增長17.6%,對東盟、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分別增長15%、27.3%、39.4%,對傳統市場歐盟、日本、英國分別增長2.1%、6.3%、0.6%。

9月8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致賀信。

作為我國唯一以投資為主題的國家級重大展會,本屆投洽會“超級流量”效應充分顯現。據統計,共有1154個各類投資項目在大會上簽約,計劃總投資6440億元。大會展覽總面積12萬平方米,舉辦了80場投資專題活動。來自123個國家和地區、1100多個政府官方機構及工商企業團組參會,客商總數超8萬人。
處在兩岸融合發展最前沿,廈門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在兩岸融合發展道路上同心同行,在廈臺經貿合作、民間交流交往、落實惠臺政策等方面不斷突破。

今年,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辦,一系列對臺政策措施、合作項目發布、落地,以實際行動、有力舉措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走深走實。
2024年廈門新設臺資項目增長19%,對臺貿易總額增長12%,臺商投資基金總規模突破60億元,全市新登記臺資企業1263戶,同比增長12.57%。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記臺資企業118戶,同比增長32.58%。
去年廈門累計舉辦300多場涉臺交流活動,平均每天就有一場。

自2001年通航以來,截至今年5月,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累計運送旅客2244萬人次,占兩岸“小三通”總量的90%以上。截至8月9日12時,今年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旅客量已突破100萬人次,較去年提前3個月突破百萬大關。
大陸首部直接采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法規今年起在廈施行。
廈金通氣項目大嶝LNG氣源站已具備投產條件;廈金大橋(廈門段)穩步推進,廈門與金門通橋前期技術準備已基本完成。
同心前行
描繪高品質生活幸福景

廈門勾勒島內外協同發展的圖景,在城市肌理中深耕細作,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奏響美美與共的發展“交響樂”。

2024年,島外城市建成區面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比超七成,人口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占比超六成,全市城鎮化率達到91%,島內外一體化取得顯著進展,“島灣一體”城市空間格局加快形成。
2024年,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四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7.3%、7.8%、13%和13.3%。天馬微、聯芯、廈門時代、中創新航、萬泰滄海等一批龍頭企業在島外集聚。

截至2024年,島外醫療機構共1606個、醫療床位數9465張。
至2024年底,廈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39.0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7.19個百分點;主要健康指標連續10多年保持在中高收入國家和地區前列。
2024年,川大華西醫院、復旦腫瘤廈門醫院、蘇頌醫院全面投入運營,新增4家醫院通過“三甲”評審,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評價全國第五,居民平均預期壽命83.62歲、高出全國5歲。

廈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七連冠”;“近鄰黨建”模式、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等社會治理創新走在全國前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2025年度福建省鄉村振興機制創新優秀案例,廈門市5個案例入選。
2024年,廈門建成7100畝高標準農田;加快建設5個城郊農業片區,累計培育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4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3%。
對全市108個城中村進行系統性改造,2000個城鎮老舊小區已完成改造,惠及居民30萬戶,形成“廈門模式”,全國推廣。

2024年,城鎮新增就業16.8萬人;推出大學生求職“免費一張床”政策,“5年5折租房”發放補貼4億元,在廈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95.3%。建成保障性住房1.1萬套,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3萬套(間)。
截至2025年7月,全市為來廈求職和見習實習的高校大學生已投入3161張免費床位,已累計入住大學生約7000人次。
2025年秋季,廈門市建成投用中小學幼兒園合計39所,可新增學位數4.5萬個。

2024年,廈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居全國第三,超80%建成區完成正本清源改造,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海漂垃圾治理等8項經驗全國推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穩居全國第一。
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在東亞海大會上獲最佳實踐成就獎,入選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鼓浪嶼近零碳景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入選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

筼筜湖的水質越來越好,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湖區近年共發現63種游泳生物、約200種浮游動植物、98種鳥類。廈門筼筜湖生態恢復案例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學》教材。
今年初,廈門再添國家級榮譽——同安灣入選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今年以來,廈門充分發揮好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深入實施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推進城際鐵路R1線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經濟合作區和山海協作產業園,拓展公共服務領域合作空間。
守正創新
打造文化繁榮新地標

承襲中原文化的深沉厚重,孕育海洋文化的開放進取,傳遞閩南文化的風情萬種,賡續紅色文化的果敢堅毅,廈門不斷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現城市新形象。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廈門21家A級景區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12.37%。央視《非遺里的中國·廈門篇》帶火廈門特色非遺,“嶼見閩南·時光幻境”景區日客流峰值達1.1萬人次。廈門躋身海外游客中國游“過中秋”的熱門城市TOP5,入境游海外總訂單量同比提升65.3%。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28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911.03億元;今年繼續保持火熱發展態勢,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實現旅游總收入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廈門積極發揮紅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催化劑作用,今年還推出十條紅色旅游線路,串聯起多個承載厚重歷史的點位,讓市民游客在旅游打卡中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魅力。

廈門持續打造“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一年來,廈門成功舉辦2024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十一屆鼓浪嶼詩會、第十四屆鼓浪嶼鋼琴藝術周等大型文旅活動,2025建發廈門馬拉松賽、2025世界田聯鉆石聯賽廈門站、2025年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等大型國際賽事,讓“跟著賽事游廈門”“拖著行李箱看演唱會”成為時尚。

對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璀璨明珠的鼓浪嶼,廈門始終進行全方位保護。為加強對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去年來,我市還陸續完成鼓浪嶼博愛醫院舊址、四落大厝、英國領事公館舊址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工程。

廈門完成《廈門市嘉庚教育遺產保護辦法》編制,并于去年10月21日正式施行。去年12月31日,嘉庚教育遺產正式列入申遺預備名單。
今年,“廈門文物管家”獲評第十一屆全國文博技術產品及服務宣傳展示活動十佳案例。

當前,廈門正全力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今年4月,同安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入選第六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6月,首次認定并公布11處廈門市歷史地段;7月15日起,《廈門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回望這一年,廈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廈門將牢記囑托、奮勇爭先、激揚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膽氣情懷,砥礪攻堅克難、快干實干的作風意志,以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擔當作為,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試驗、探路先行!

來源:廈門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