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囑托,厚望如山;“泉”心“泉”意,感恩奮進。

一年來,泉州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貫穿各項工作的鮮明主線。從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總結推廣的“晉江經驗”中,不斷積蓄“敢拼、愛拼、善拼”的精神力量。

泉州中心市區全景——大坪山鄭成功公園(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英杰 攝)
聚焦省委“奮勇爭先、再上臺階”要求,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發揚“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開拓創新精神,全力大拼經濟、大抓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泉州實踐邁出新步伐、取得新進展。

東海總部經濟區(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起拓 攝)
敢拼“新動能”——
“萬億泉州”扛旗領跑

去年12月,工信部2024年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35個勝出集群名單出爐。泉州市現代體育產品先進制造業集群“登榜”,系2024年福建省唯一入選的集群。同年,泉州還獲評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和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一舉成為全國在同一年度獲得上述3個“國字號”榮譽的唯一城市。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主題燈光秀(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起拓 攝)

泉州市智能制造數字化賦能三年行動啟動儀式(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曉東 攝)
“企業家+科學家”雙向奔赴,成就了泉州市現代體育產品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創新突圍”。這一產值超8000億元的集群,以休閑體育為特色、紡織鞋服為核心,融合石油化纖、體育器械、紡織服裝、皮革制鞋、體育服務等眾多行業領域,形成從“一滴油”到“一雙鞋、一件服裝”再到“一場賽事”的全產業生態鏈,不僅誕生了安踏、特步、三六一度、匹克、鴻星爾克等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還集聚了18家國家級技術創新載體,形成堅實的科創“底座”。

《鞋坊城》 (晉宣供圖)
傳統產業“圖變”,新興產業“生根”。在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走進睿斯科醫療公司,各式各樣的腫瘤先進粒子治療設備零件正加速生產中。包括睿斯科在內,正大制藥、醫用同位素、遠大醫藥等龍頭項目也紛紛落子泉州南翼,牽引帶動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力爭未來五年打造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在石獅豪寶織造有限公司試生產的車間內,自動掛紗、自動落布、自動穿綜、AGV小車穿梭取布,隨處可見的智能化設備,讓生產流程更加順暢,偌大的一個車間僅需要幾名工人看管即可。(李榮鑫 攝)
拼創新,贏未來。對標落實“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重要要求,一年來,泉州堅持制造業立市,把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作為戰略性先導工程,優化“南高新、北石化、環灣崛起、縣域做強”的新質生產力空間格局,加快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加速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搶灘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賽道,構建具有泉州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4年,泉州全市GDP總量突破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5%,增速雄踞全國27個萬億城市之首。今年前八個月,全市經濟運行平穩,九大千億級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正增長。

左為工業互聯網產業園(A區),中為智能制造產業園(B區),右為數字貿易產業園(C區)。(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起拓 攝)
敢闖“深水區”——
“鏈式革命”貿通全球

今年9月1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同意自即日起2年內開展10個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其中,福廈泉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蘇南重點城市、杭甬溫、合肥都市圈、鄭州市、長株潭、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重慶市、成都市入選此次綜合改革試點,“含金量”不言而喻。

(施曉君 攝)
以改革增動力,更以開放拓空間。另一場“鏈式革命”,在今年夏天燎原刺桐大地。短短一個多月里,全球鞋紡、水暖、男裝、石雕、校服、百茶、裝備、香業、陶瓷、石化、傘業、健械與雕藝等一批供應鏈樞紐在13個縣域落地生根,共同織就泉州邁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心的核心支撐網絡,為“泉州造”通達五洲架設起堅實的“出海高速路”。

(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起拓 攝)
因海而生,向海圖強。8月17日,泉州港石湖作業區,搭載上千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海河口”輪劈波斬浪,駛向歐洲。從傳統“絲瓷茶”出口向電動汽車、光伏、鋰電池等“新三樣”出口轉型,泉州港口經濟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成功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1074輛比亞迪小汽車在碼頭整裝待發(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林勁峰 攝)

泉州港首艘直航歐洲汽車滾裝船啟航(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林勁峰 攝)
大膽闖,放手干。對標落實“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上奮勇爭先”重要要求,一年來,泉州深入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建設,深入打好新時代新“僑牌”,加快建設雙循環戰略支點城市。市縣兩級均成立內外貿高質量發展總指揮部,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啟動“僑助千企萬品出海行動”,推廣“泉州智造”+“僑商力量”優品出海“泉州模式”,在全球布局了21個優品展銷中心及144個公共海外倉、144.3萬平方米。今年1—8月,泉州外貿進出口達1672.3億元,其中3月至7月實現月度“五連增”,7月份單月增幅創年內新高,居全省首位。

泉州智造(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英杰 攝)
敢蹚“試驗田”——
“共同富裕”先行先試

不久前,泉州召開“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暨農業經濟招商推介現場推進會。會上,石獅市蚶江濕地田園風光、晉江市九十九溪田園風光、南安市大盈溪田園風光、惠安縣黃塘溪田園風光、永春縣桃溪田園風光等首批5個“世遺泉州·田園風光”正式發布,將持續推進美麗河道、美麗田園、美麗村莊、美麗經濟等“四美工程”田園風光標準化建設,構建“農林漁并舉、產加銷一體、農文旅商融合”的城鄉共富新模式。

晉江九十九溪田園風光拓展區。(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林勁峰 攝)

惠安縣黃塘溪(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小陽 攝)

在永春縣“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建設項目石鼓示范段,整齊的甘蔗園成為一道別致的風景線。(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小陽 通訊員 康慶平 攝)
在此之前,今年5月,《泉州市創新發展“晉江經驗” 奮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城市實施方案》新鮮出爐。作答“產業共富、改革共富、民生共富、城鄉共富、山海共富、精神共富、生態共富、和諧共富、同心共富”,泉州錨定“共富愿景”——到203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具有泉州特色的共同富裕美好城市。石獅、晉江、德化三個縣域則以“探路先鋒”姿態,率先奔赴“共同富裕先行區”“共同富裕縣域范例”“共同富裕山區范例”。

瓷韻美食共慶雙節(吳有森 黃谷瑩 攝)
當先鋒,打頭陣。對標落實“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重要要求,一年來,泉州全面融入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廈漳泉都市圈建設,堅持“一灣兩翼三帶一屏多支點”,探索“縣強、鎮興、村富”城鄉融合發展樣板,聚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共同富裕先行城市。古城提質——秉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留形留魂留鄉愁”,全面提升中山南路及周邊46條街巷,這個國慶假期鳴鑼開市、人潮涌動。新城集聚——中央商務區投用總部大樓22棟、稅收超千萬樓宇10棟,中央活力區“市井十洲城”一、二期項目本月有望封頂,明年10月喜迎八方來客。鄉村振興——“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深入實施,全市已培育農業產業“十億強鎮”15個、“億元強村”24個。基層善治——全域開展物業管理提升大會戰,實現住宅小區物業服務、黨組織全覆蓋,業委會成立率提升至98.9%。

東湖公園(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英杰 攝)

在泉州市區豐海路晉江大橋段,市民在新修復的瀝青步道上休閑和鍛煉。(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曉東 攝)
敢當“弄潮兒”——
“世遺之城”實力圈粉

今年國慶、中秋喜相逢,這個“超級黃金周”再掀泉州文旅經濟浪潮。

泉州浦西萬達夜色(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起拓 攝)

(許兆愷 攝)
在古城,“123十百千萬”漫游計劃啟動,讓海內外游客放下包袱、放慢腳步、放松心情,盡情享受“宋元中國·海絲泉州”的煙火氣、文化味、松弛感;全國首個“戲劇盲盒”演藝《偶遇世界·因為刺桐》開演,《局中局》《怒海》《Hi 馬可波羅》《世間再無李叔同》四部盲盒劇目引客入戲、交口稱贊。

《偶遇世界·因為刺桐》首演禮現場 (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張九強 攝)

圖為《怒海》劇照(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張九強 攝)
在山城,德化紅旗坊·文旅產業園開園迎客,煥新“世界陶瓷之都”文旅地標。將工業遺存打造為年輕化、時尚化、國際化的“東方白瓷藝術樂園”,紅旗坊完整呈現文化博覽、創作研學、文創孵化、生活休閑、游客服務五大功能板塊,在這個長假為游客奉上了獨特的文化體驗。

德化紅旗坊·文旅產業園(一期)(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起拓 攝)
在水畔,全長6公里的濱海浪漫線串聯起晉江、洛陽江與泉州灣,簪花里市集、東區野灘、上岸SeaLand、真武廟廣場等寶藏點位解鎖“越夜越精彩”,鋪開一幅濱海城市“夜游圖鑒”。

泉州灣畔美如畫(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張九強 攝)

8月16日12時,泉州結束伏季休漁,千艘漁船帶著對收獲的期盼,解纜起航,駛向大海。(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英杰 攝)
火出圈,促長紅。對標落實“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重要要求,一年來,泉州推深做實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文旅+”專項行動深入實施,2024年全市游客接待量達1億多人次、首次突破億人次大關,游客旅游總花費1211.40億元、增長20.8%;今年上半年延續火爆,累計接待游客5099.96萬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605.19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其中入境旅游人數及旅游花費實現翻倍增長,外國游客接待量增幅達135.3%。

“泉州閩南文化戲劇周”系列活動之“閩南武魂·宋江陣再現”10月1日晚亮相泉州中山路,潮汕英歌舞與泉州宋江陣聯袂獻演。(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起拓 攝)

國慶期間,刺桐中醫文化集市人潮洶涌,“聚寶杯”萬人博餅大賽人聲鼎沸。(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陳起拓 攝)
實干的畫面看似尋常,卻波瀾壯闊;奮斗的足音聽來無聲,卻久久回響。重任千鈞再出發,泉州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接續大拼經濟、大抓發展,以爭優爭先爭效的實際行動,彰顯經濟大市“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為全省全國大局多作貢獻”的泉州擔當。
來源:泉州通客戶端
編輯:黃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