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今年夏天,依然有許多市民走進醫院進行“三伏灸”的治療,其中不少是年輕人。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醫生給年輕人“督脈灸”。
記者在福建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看到,這里的“三伏灸”治療異常火爆。在診室里,趴著接受“督脈灸”的人不少。據悉,督脈灸號稱 “灸中之皇”,在督脈行隔物或隔藥灸,能補陽氣、通經絡、強免疫,適合體虛怕冷及亞健康者。
今年26歲的林小姐是接受“三伏灸”大軍里的一員。她告訴記者,自己常有冬天手腳冰涼、痛經等癥狀。去年接受了“三伏灸”以后,怕冷、手腳冰涼的癥狀得到了改善。嘗到了甜頭的她,今年再次來到醫院接受“三伏灸”的治療,成為了一名中醫粉絲。她說:“以前夏天喜歡冷飲,現在慢慢在改變自己的習慣,平時也跟著視頻打起八段錦。”她告訴記者,一段時間下來感受到身體的變化,感覺精神頭也比以前足了。
“近幾年來三伏灸的預約量一直在攀升。以前以中老年人居多,如今年輕人體驗者越來越多。”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明霞認為,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中醫圈粉,背后正是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人們在體驗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悅與健康的提升。她介紹,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上,中醫有獨特的療效。例如帶狀皰疹的治療,不少患者疼痛難忍,但中醫的針灸在帶狀皰疹的治療上有奇效。而“三伏灸”在調理慢性病上的效果也被廣大患者所認可。
她介紹,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艾灸能借助自然界的“大火力”,把體內的寒濕、沉疴“趕出去”,特別適合調理秋冬容易反復發作的慢性病。如呼吸系統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一到天冷就鼻塞、咳嗽、喘不上氣的朋友,三伏灸能幫你“扶陽固本”,減少冬天發作。經常腹瀉、腹脹、怕冷,吃點涼的就不舒服,三伏灸能溫養脾胃,讓消化“暖”起來。或是風濕性關節炎、頸肩腰腿痛,遇冷就加重、僵硬的,趁著三伏天溫通經絡,能緩解疼痛、增強抵抗力。此外平時愛感冒、手腳冰涼、免疫力差的體質虛弱人群,三伏灸可以“冬病夏治”,給身體充充電。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推出的中醫藥線上產品展示。
除了“三伏灸”,中藥代茶飲、藥膳也越來越受年輕人的青睞。今年6月底,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在互聯網醫院平臺上線便捷配藥,中藥代茶飲、藥膳等通過互聯網醫院即可下單,一鍵開啟中醫藥養生的新體驗。福建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游濤介紹,目前該院推出了28款線上產品,涵蓋14種代茶飲、9種藥膳包和5種足浴方。產品緊跟時令變化,例如,針對福建夏天濕熱特點推出的“銀花清熱飲”“陳皮烏梅飲”,因能緩解“口干咽痛、沒胃口”的癥狀而極其暢銷。此外,安神方、養胃方、明目方等多種功能茶飲,也滿足了年輕人多元化的調理需求。
“便捷配藥上線一個月以來,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不少人慕名而來。”游濤告訴記者,這些產品能成功圈粉年輕人,離不開對傳統中藥形態和使用方式的創新改造。為了適應大眾的口味,他們在產品研發時,特別注重口感的調整。例如代茶飲散發著淡淡的草本香,藥膳包煲湯能嘗出食材本味,相當于把“中藥房”裝進茶包,讓“養生”融入三餐。上班時泡一杯,開會間隙抿兩口,碎片時間就能在養生,大大降低堅持的門檻。他表示,該院還在研發更多‘生活化’的產品。“不光是喝的,我們還將推出洗頭粉、藥枕,甚至藥膳餃子。讓中醫養生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游濤表示,團隊還計劃拓展更多合作平臺,讓中醫智慧真正觸達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來源:東南網
編輯: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