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閩都年味濃,央媒頻頻點贊
福城過福年 福地滿福韻
春節假期,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令千年閩都熱鬧非凡,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榕過大年,感受滿滿福韻。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央媒天團”更是持續關注福州的“過福年”活動,讓閩都文化品牌更加熠熠生輝。

大年初一,三坊七巷上演閩劇快閃,吸引眾多游客。
福樂:
喜慶活動頻頻上央視
春節期間,福州的迎新春活動亮點頻現,為市民營造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同時也吸引了央視的持續關注。

除夕夜,閩江之心煙花無人機燈光秀。
閩江之心的除夕夜煙花無人機燈光秀,是福州蛇年新春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光影交錯間,無人機變換出絢爛多姿的形狀;煙花競相綻放,美麗煙火與光影交相輝映,為觀眾帶來一場絕美的視覺盛宴。
大年初一,央視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欄目推出報道《除夕夜煙花無人機燈光秀 璀璨迎新春》,呈現了在福州閩江之心舉行的這場大秀。當晚,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報道《萬家燈火團圓時 喜樂祥和中國年》,再次將閩江之心的煙花無人機燈光秀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與此同時,三坊七巷新春民俗廟會也在除夕的央視《新聞聯播》中“出鏡”。在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氛圍中,人們暢游坊巷,看新春民俗表演、賞非遺項目展示、品福州特色美食。
福韻:
央視主播連說3個“好”
三坊七巷,是千年閩都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館”。在坊巷如何游玩才能盡興?春節假期,央視連續送上“打卡指南”。
先去新春民俗廟會看看!1月28日是除夕,當天,央視新聞頻道《喜樂安寧中國年》欄目推出報道《非遺民俗鬧新春 閩韻國潮福滿城》。在報道里,主持人帶著全國觀眾走進三坊七巷的新春民俗廟會,看“十二婆姐”特色民俗表演、賞春節特色民俗“擺米龍”、感受福州“三條簪”的魅力。熱鬧的坊巷、喜慶的現場,令曾在福建工作的央視主播王春瀟連嘆“好熟悉、好親切、好漂亮”。
春節期間,三坊七巷還為游客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先在愛心樹前打個卡,再放慢腳步,到坊巷里逛逛古厝……”到了大年初二,央視新聞頻道通過古厝文化演出、街區特色文創活動、特色市集等休閑場景展示,邀請全國觀眾到坊巷過福年。
船政是中國工業近代化的發源地、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船政文化同樣是一張熠熠生輝的閩都文化名片。大年初四,在“今年春節怎么過”主題春節海采欄目中,央視記者還邀請游客暢談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游覽體驗;大年初五,央視新聞頻道聚焦船政文化,推出報道《看文物逛市集 博物館里過大年》。據了解,這個春節假期,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通過舉辦熱鬧的非遺民俗市集,為來到博物館里過大年的游客奉獻一場春節文化盛宴。
福年:
外國友人贊福州春節氛圍
有福之州,幸福老人。扎燈籠、包餃子、吃年夜飯……蛇年春節,福州市社會福利院處處透著濃濃的年味。連日來,市社會福利院組織了一系列新春活動,讓老人們歡度春節。
大年初三,央視“今年春節怎么過”主題春節海采欄目記者來到福州市社會福利院。“我們在這里吃得好,住得也舒心,如今社會上對老人也更關注了,我們的晚年越來越幸福!”和央視記者說起福利院里的生活,劉小蘭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跟著老單走福州,福來福往過大年。蛇年新春的年味,也在《老單走福州》的系列電視專題報道里。該系列電視專題報道在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五每天推出一集,邀請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帶領觀眾感受有福之州的滿滿福氣和濃濃年味。
“春到福地喜氣天,金蛇起舞喜連篇,‘村晚’賀春福連連,祝大家都過幸福年。”說起喜氣的活動現場,在福州,不少人都會想到一個群體,那便是福州的喜娘。除夕當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就以《喜娘喊春 喊出一片喜洋洋》為題,報道了福州喜娘陳香蘭在“村晚”節目《喊春》中的精彩表現。
福州的春節氛圍,也讓在榕外國友人深切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的快樂。“福州人非常熱情,我喜歡中國的文化,喜歡這種喜慶的氛圍。”在中國新聞網的報道中,說起在福州過年的體驗,來自英國的閩江學院教師小菲這樣說道。
來源:福州晚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