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時序清秋,丹桂爭妍;十載嘉期,金石銘心。第十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作品展暨鄭世斌師生壽山石雕藝術展,刀奏云章,石生月華,如約而至。
篆刻者,濫觴甲骨,盛于金文。刀筆之下,歷史長河涌動;金石之上,文化印記永存。線條流轉間,彰顯先賢智慧;布局縱橫中,傳承華夏精神。一筆一劃,雕琢光陰痕跡;一陰一陽,詮釋生命奧秘。篆刻之美,美在文心豐盈;篆刻之韻,韻在歲月厚重。
榕城欣聚首,十載印猶溫。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展,一路風雨兼程,藝印如初。從摸索前行,到步履堅實;從初試鋒芒,到文化盛事,見證精彩無數,亦收獲成長感動。更有諸多篆刻愛好者,以印會友,以石寄情,十載之約,未曾或缺。今屆展覽,別開生面,既是舊雨重聚,亦是新朋相識。百余名選手親赴榕城,現場游刃,展印藝之精妙,創賽事之新篇,實屬往屆所未有之舉。所刻作品,分朱布白,鐫時代印記,鑄民族精神。
一刀一石,一韻一魄,鄭世斌師生壽山石雕藝術亦聯袂展出。壽山石雕,天人合一,獨臻妙境。尤其薄意,石上刀畫,典雅精微,簡而洗練,與篆藝同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藝術家們師承古法,推陳出新,寄意懷志。山水人物、花鳥禽獸,壽山石雕之審美情趣,中華文化之意蘊深遠,盡現刀下,皆入石中。
方寸之境,納天地之懷;文心之巧,攬星河之韻。品篆、賞石、會友,諸般清歡匯于一展。愿此十年之約,如金石恒久,怡情養性,賡續藝脈。亦期下個十年,如月華長明,再續風雅,與君共賞華夏文華。
文化生活報社














序 言
天工巧琢壽山石,匠心妙呈自然韻。薄意乃壽山石雕獨門技法,重典雅、工精微、近畫理。濫觴于明末,初為避石瑕,后漸成精妙藝術。清乾隆后,技藝臻熟,以刀代筆,融詩書畫于一石之上,以淺寓深,以簡勝繁,返璞歸真,成就浪漫篇章。
薄意藝術傳承至今,高手輩出,俊采星馳。鄭世斌早年研習中國畫,后投身壽山石雕刻領域,深諳薄意精髓,對壽山石石皮、巧色運用見解獨到,尤以田黃石創作見長。多件作品榮獲工藝美術大獎,被中國美術館、工藝美術館收藏。
一山一水,一花一木,入則隱,出則顯,以枝微而見碩大,意蘊無窮,此乃鄭世斌的石上水墨言語。從青云之志到山水之懷,從四時之景到澄明之境,一把琴,一扁舟,一隱者,于鄭世斌的薄意中,總能邂逅詩情畫意,尋得溫潤豁達的文人氣質,體悟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從容。其精心為第十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金獎創作的《歲寒三友》,梅香浮動,松風呼嘯,竹影婆娑,深藏中華文化的精神符號,不張揚,卻足夠耐人尋味。
刀鋒輕舞,信步石上,薪火相傳。今值鄭世斌大衍之年,歲月沉淀中,其刀下世界愈發澄明通透。本次展覽匯聚鄭世斌與其十多位學生的佳作,取材豐富,山水、花鳥,人物、禽獸,或清靈、婉約,或典雅、清新,既承古法精髓,又創新意華章,彰顯“薄意厚德”的大美之境。
九秋風月起,石上水墨生。一石一世界,一刀一乾坤。邀君共賞,品味石韻千年,感受文化脈動。
文化生活報社






《歲寒三友》 鄭世斌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