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挑戰 探索新路徑
——各界精英在榕共話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15日,2025年中國(福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專題論壇舉行。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精英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民營經濟在新時代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共商發展大計,共繪創新藍圖。
從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到搶抓低空經濟新賽道;從激活數據要素新動能,到引領生物醫藥新突破……一場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如何突破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思想盛宴精彩上演,為探索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的智慧動能。
傳承與創新:
筑牢民營經濟
高質量發展根基
面對當前經濟發展的新挑戰,“晉江經驗”這一源自福建本土的實踐智慧,為民營經濟破浪前行提供了重要啟示。
在全國范圍內,民營經濟以其“五六七八九”的貢獻特征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在晉江,這一特征更顯突出,呈現“五個九”的鮮明特色——民營經濟對當地稅收、GDP(地區生產總值)、技術創新成果、城鎮就業、企業數量的貢獻率均超過90%。
為何晉江的民營經濟能夠展現出如此強大的活力?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原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莊聰生作為晉江發展的親歷者,在論壇上深入解讀了“晉江經驗”的當代價值。
莊聰生表示,“晉江經驗”的核心內涵體現在六個堅持: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堅持以守法誠信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堅持立足本地優勢選擇最佳發展路徑、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
“中國經濟應該唱響‘光明論’。”莊聰生強調,從“晉江經驗”中,我們應當看到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這體現在完善的全產業鏈體系、持續提升的創新能力、日益穩固的金融體系,以及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開放所釋放的制度紅利。”
融合與賦能:
數字智能
驅動產業形態躍遷
除了傳承寶貴經驗,擁抱數字經濟與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應對挑戰、開辟新賽道的必然選擇。
福建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2000年,福建率先推出“數字福建”建設。福建在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質生產力上有何作為?福建省政協常委、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院長宋志剛從發揮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疊加賦能作用進行了解讀。
“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質生產力是數據要素+人工智能新動能。”宋志剛說,數字技術催生了一系列新技術和新業態,數據要素和傳統產業則形成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民建北京市委民營企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開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施侃,也將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賦能各行業高質量發展”上。他在現場給出人工智能賦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廠等多個案例,“人工智能正從助力工具轉變為核心引擎,其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系統性重構產業生態,開啟效率提升與模式創新的全新篇章。”
突破與引領:
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制高點
在低空與醫藥等前沿領域,新一輪科技革命不僅催生顛覆性的產業變革,也為敢于創新的企業帶來開辟新賽道、重塑競爭格局的歷史性機遇。
近年來,低空經濟領域十分活躍,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企業成為投資熱點。論壇上,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副會長,沃蘭特航空聯合創始人、董事黃小飛分享了公司“以科技丈量天地,向天空要生產力”的創業實踐。
“打鐵還需自身硬。向天空要生產力,不是一次產業轉型,而是一次產業革命。”黃小飛說,企業注重打通產品研發、市場定位與生態構建等關鍵環節,實現飛機研發流程的順暢銜接與市場匹配度的顯著提升,為整個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生物醫藥領域,長風藥業憑借一款“哮喘藥”成功上市,展現了技術創新與商業落地的硬核實力。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文青分享了企業從跟隨到引領的歷程,“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集采中標到IPO(首次公開募股),長風藥業用十余年時間證明,在關鍵醫藥領域,技術深耕與商業化落地始終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這些來自前沿領域的創新實踐充分表明,通過核心技術突破與產業生態構建,中國企業正從全球競爭的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開辟了現實路徑。
來源:福州日報
編輯: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