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不用跑、審批時限壓縮75%、免去“過橋資金”壓力……圍繞民營經濟發展痛點難點,福州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從深化審批改革、加強人才支撐、加大財稅支持、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方面入手,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助力福州打造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想棲息地。
服務做“加法”:為發展賦能助力
為讓民營企業感受到有溫度的服務,福州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延伸服務鏈條,讓企業享受更多便利。
隨著“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在全市覆蓋實施,福州已打造34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服務,涉及醫療器械、危化品、成品油、人力資源、食品生產等熱門業態。
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更加完善。以“開辦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一件事”為例,辦理時限壓縮至20個工作日,申請材料由50份精簡至29份,簡化率達42%。
幫辦代辦服務暖心貼心。為推進“一站式”便捷辦理,福州持續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開設“幫您辦”專窗,增設“云上審批”和“視頻幫辦”功能,針對省市重點項目、民生工程、臺資項目、工業項目等,主動靠前、優化審批、全流程幫辦。
審批做“減法”:為企業松綁減負
前段時間,福州一家科技企業因業務范圍調整,申請辦理原公司注銷登記。窗口受理人員發現企業提交的清稅證明材料不符合規范,公司名稱用的是曾用名。為方便企業辦事,窗口受理人員通過“無證明管理系統”發起“清稅證明”協查,稅務部門迅速在線上反饋了證明材料,讓企業一次性辦成了業務。
為給民營企業松綁減負,福州市持續推進審批改革,在審批提速上做文章,讓企業輕裝上陣。2024年4月,福州市創新政務服務改革,在全省率先啟動“無證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通過政府系統內部數據流通、共享,讓企業群眾辦事免于提交證明材料。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福州推行“四證齊發”審批模式,實現土地使用經營權出讓合同簽訂當日“拿地即開工”。
人才做“乘法”:為創新筑基固本
在政策加持下,福州京東方、博思軟件等企業的工科專業人才引進量呈“井噴”之勢,儲備了一批未來技術研發骨干;得益于高水準人才的發力,時代星云團隊在大功率快速充電及新能源汽車電池在線監測的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眾多福州民營企業的發展證明,人才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為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吸納英才,2024年,福州市出臺強化人才支撐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15條措施,針對人才融資難點痛點,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力度。
設立20億元人才專項貸款額度,提供人才創業貸、消費貸、按揭貸等金融產品,給予利率優惠,提供綠色審批通道。推廣知識產權、股權、倉單、應收賬款憑證等新型質押融資機制。建立人才科創成果庫,加大對本地優質科創產品的宣傳推廣,促進“榕產榕用”。統籌在榕科研平臺儀器設備資源,建立共享庫,擴大向企業開放申請。常態化舉辦人才精準對接活動,幫助企業對接院士團隊。引導福州大學城聯合研究生院結合福州產業需求針對性開設相關專業。
壁壘做“除法”:為民企保駕護航
福州全面落實黨中央“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兩個健康”方針政策,聚焦政務服務提升,進一步強化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打造讓民營企業家放心安心順心的干事創業氛圍。
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落實落細“非禁即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同時,按照“誰制定誰清理”的原則,對福州市依法招標項目的招標文件及相關政府采購文件開展全覆蓋審查,及時清理和廢除妨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相關規定和做法,進一步規范不正當競爭和不合理干預行為。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公檢法機關強化聯動,進一步規范涉產權強制性措施,避免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最大限度減少偵查辦案對正常辦公和合法生產經營的影響。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隨著各項改革措施持續深化,福州這片投資創業的熱土,正成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沃土。
來源:福州晚報
編輯:林昱星